豆浆营养丰富,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经常会选择的饮品。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了市面上50款豆浆,发现半数样本验出转基因(香港称「基因改造」)大豆成分,部分样本更标榜「非基因改造」或「有机」!想知道测试详情及结果,请浏览以下的测试报告。
测试的50款预先包装豆浆,包括即饮和冲剂两类,全部购于超市、便利店、专门店或零售店。
测试项目
我们测试了样本是否含有以下转基因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Roundup RReady2Yield、LibertyLink(A2704-12)、Optimum GAT(356043)和TREUS (305423)。
测试结果
25款样本没有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其余25款样本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品种包括Roundup Ready、Roundup RReady2Yield和LibertyLink(A2704-12),当中21款样本检出的成分含量偏低,大部分低于定量限,不能被定量,余下4款样本检出的转基因成分可以被定量,包括「大和豆浆(原味)」(#47)、「百の味鲜豆浆(原味)」(#48)、「永和非基因改造豆浆(原味)」(#49)和「千叶原味豆浆」(#50),检出的Roundup Ready大豆含量分别为0.2%、0.4%、0.5%和1.1%。
有关各款豆浆测试结果,请选按以下连结:
1. 25款没有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的豆浆样本
2. 25款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的豆浆样本
7款「有机」豆浆检出转基因大豆
50款样本中有20款标示「有机」声称,但当中7款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不过检出的含量很低,全部均不能被定量。
部分含「有机」称声的豆浆被验出转基因大豆成分,消费者要注意。
香港有机资源中心黄焕忠教授表示,有机生产原则不容许在生产系统中加入转基因物质,故理论上有机食物不应含转基因成分,即不应检出含转基因成分,而国际有机农业联盟(IFOAM)目前使用的检测限值是0.01%。若出现交叉污染问题,根据IFOAM的立场,应利用认证的审查系统查找污染的来源,若是「偶然」发生,便可以接受,重点是不容许有常规性的污染存在,否则便变成「蓄意」加入的污染物,是有机原则不容许的。
以是次测试结果为例,7个标示「有机」的样本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即含量在0.01%或以上),生产商需查找是否有肯定性的污染来源。举例说,若有证据确定是供货商提供的大豆恒常受污染,便需考虑转换供货商;若确定污染来源是供货商提供的大豆,但其大豆已是非转基因大豆,便需分析污染是否「偶然」发生,例如检查其它批次是否有污染。
13款「非基因改造」豆浆检出转基因大豆
样本中有29款标示「不含基因改造大豆」,或「非基因改造」,或相关声称,不过当中13款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其中2款同时标示「有机」声称),虽然大部分(11款)检出的转基因大豆成分低于定量限,但有2款的含量可以被定量,分别是「大和豆浆(原味)」(#47)及「永和非基因改造豆浆(原味)」(#49),含量分别为0.2%和0.5%,其包装上分别标示「非基因改造大豆制造」和「非基因改造黄豆制造」。
香港设自愿性标签指引
香港现时无特定法例规管转基因食物的销售及标签,但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于2006年为预先包装食物制订了《基因改造食物自愿标签指引》(《指引》)供业界参考。在《指引》下:
任何预先包装食物如其个别配料含有5%或以上的转基因物质,应在配料表中注明「基因改造」,此属「正面标签」(positive labelling,指注明含有转基因成分)。
是次测试中,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及能被定量的样本,其转基因成分含量均低于5%,未达《指引》下须说明「基因改造」的水平。
「不含基因改造成分(GM Free)」等绝对性字眼容易令消费者认为食品内完全没有转基因成分,引起混淆,本会认为不应使用。
指引又列出「反面标签」(negative labelling,指注明食物或配料来自非转基因来源)的使用情况,分别有两种:
1.不建议使用「不含基因改造成分(GM Free)」等绝对性字眼。因为这种标签会令消费者以为有关食物内完全没有转基因成分,但非转基因农产品可能无意中与转基因农产品混杂,要真正达到「不含基因改造成分」是极难做到的。
2.若产品想表明食物配料来自非转基因来源,例如标示「非基因改造」或「以非基因改造原料制造」等字眼,应具备证明文件以支持有关声称。
是次测试中,29款样本标示「反面标签」,其中 3款采用绝对性字眼,包括#12「FREE FROM GM Soy Beans」、#17「Contains no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及#25「GMO Free Soybean」,这些样本均没有检出含转基因大豆成分。
如声称产品或个别配料属非转基因成分,应具备证明文件以支持有关的声称。
27款声称产品属非转基因或个别配料属非转基因成分,例如「非基因改造」、「NON – GMO」、「非基因改造黄豆制造」、「Made with non GM soya beans」等,但当中13款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大部分(11款)的含量低于定量限,2款可以被定量的是「大和豆浆(原味)」(#47)及「永和非基因改造豆浆(原味)」(#49),含量分别为0.2%及0.5%。根据《指引》,样本应具备证明文件以支持有关声称。我们已把有关样本资料转交食物安全中心跟进。
国际间的标签法例
国际间并未有一套转基因食物「正面标签」的公认制度,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转基因食物标签规管方法。实行自愿性标签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加拿大,而实行强制性标签的国家/地区包括欧盟、澳洲、新西兰、韩国、日本、台湾及内地。部分实行强制性标签的国家/地区(包括欧盟、澳洲、新西兰和内地),其标签制度同时涵盖散装及预先包装食物。
欧盟的规定
欧盟规定所有转基因食物均须附有标签,而加工食物,例如由转基因生物所衍生的食物,不论是否还含有原来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物质(如DNA)或其蛋白质,都要加上标签。传统食物如意外地混杂了超过0.9%的转基因物质,亦须加上标签。
其他实行强制性标签的国家/地区
其它国家/地区的规定在细节上都有分别,以传统食物如因意外混杂转基因物质而言,各地订下的转基因物质容许量如下:
- 澳洲及新西兰:1%;
- 韩国:3%;
- 日本、台湾:5%。
内地法例规定,指定的五类农产品(包括大豆、粟米、油菜种子、棉花种子、西红柿及其加工制成品),如含有转基因物质,便须加上标签,但有关规例没有订明如因意外混杂入传统食物的转基因物质的容许量。
香港消委会建议订立强制性标签制度
现时并无足够证据显示转基因食物相对传统食物较不安全,可是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长远影响,仍是未知之数,对人体或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排除会于若干年后才浮现。应否选择转基因食物是个人决定,但完善的标签制度可让消费者分辨转基因食物,作出知情的选择。此外,完善的标签制度亦有助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假若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查原因。我们期望香港政府落实研究强制性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的方案,并尽快立法推行,以加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