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殿堂,形成了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金融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发生的大学校园金融悲剧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不加强大学校园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些阴影就不可能真正退出大学校园,大学生们遭受侵害的隐患也将无法消除。
调研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之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愈加凸显。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属于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
重视大学生金融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金融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太原市消费者协会组织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该报告。
一、调查时间、地点、形式
1.调查时间:2017年9月1日到9月25日
2.调查地点:中北大学、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大商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等7所省城大学。
3.调查形式:调查主要采取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两种调查形式。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16份,其中,网络调查问卷116份,纸质调查问卷1400份。实际共收回1457份(包括网络调查问卷),收回率96.11%。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此次问卷式调查共设置10道问题,其中9道题是选择题,最后1道题为就金融消费进行建议和意见的文字题。9道题是选择题中共设置5道题为单选题,剩余4道题为多选题。
2.调查基本数据
此次调查对象,全部为大学生,其中九成以上是主要面对省城中北大学、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大商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等7所省城大学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金融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金融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金融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因此,大学生金融消费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科学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不少金融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共有581人,占比为39.88%;每月消费在1000元到2000元共有476人,占比为32.67%;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共有400人,占比为27.45%。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月消费额在两千以下的占到72%多一些。同时也显示出,每月消费2000元的大学生也不算少。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使用信贷的主要用途中,有248人选择旅游,占比17.02%;有117人选择购买奢侈品,占比8.03%;有896人选择日常开销,占比61.50%;有157人选择作为启动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占比10.78%;有76人选择其它,占比5.21%。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日常开销占比最多,为61.50%。
值得注意的是,有17.2%的大学生选择信贷旅游。甚至有8.03%的大学生使用信贷是选择购买奢侈品,这个趋势也是导致诸多金融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金融消费的盲目性。
2、信贷方式倾向多样化
信贷方式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共有376人,占比25.81%;使用网贷平台的共有140人,占比9.61%;使用小额贷款共有228人,占比15.65%;使用蚂蚁花呗共有643人,占比44.13%;使用京东白条共有246人,占比16.88%;选择其他的共有236人,占比16.20%。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信贷方式形式多样,其中,使用蚂蚁花呗人最多,占比44.13%。
3、缺乏金融风险知识
关于信用卡逾期还款的调查,有413人知道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不再享受免息还贷款待遇,占比28.35%;有619人收到过催缴通知,占比42.48%;有857人知晓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占比58.82%;有624人知道信用卡逾期还款,情节严重会因“恶意透支”构成犯罪,占比42.83%。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的后果还是有一些认识和理解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和了解。
受调查大学生中,有160人有过信用卡拆借行为,占比10.90%。
对非银行贷款的利息计算方式调查中,有548人注意过利息计算方式,占比37.61%;但还有419人没有注意过,占比28.76%;有454人不关心利息计算方式,占比31.16%。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非银行贷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没有注意过和不关心的还还不少,两者加在一起有六成多,显示出他们金融风险知识的匮乏。
四、大学生金融消费问题多,亟待强化宣传和规范市场
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项主观题,是让大学对金融消费提建议和意见。
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可归纳为四点:
一是对金融消费没有一个清楚或更深入的理解;二是如何进行理性消费也缺乏一个把握的度;三是许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正规的渠道认识和理解网络信贷,对网络信贷所承担的风险意识认识不足;四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为了抢占大学校园贷市场,利用在校大学生认知能力较差、防御心理弱的特点,违法违规开展“变相高利贷”,诸如放款门槛较低、申请主体审核不严、多头授信、隐私泄露等问题也不少。
五、总结和建议
就在我们调查期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大学生金融消费所带来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措施。但还要防范一些非正规的校园贷改头换面来吸引大学生消费。
为此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提出几点建议:
1.大学生是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金融消费应理性,只借该借的钱,把钱花对地方,才能保障个人信用和财产安全。
我们建议,以下几种情况不要借贷消费:别人让你“帮忙”,不能借钱;因为“利诱”不能借钱;“过度超前消费”也不要借钱;“撑面子”借钱不可取;“拆东墙补西墙”借钱一定要杜绝。
2.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大学生把借贷的钱用在了创业及小实体投资上。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业提高技能,还能积累社会经验,同时也能减轻家庭负担。我们提倡这种适度的创业借贷行为。
3.在此,再次提醒同学们,有贷款需求应求助正规金融机构。如遇资金困难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切勿盲信盲从、贪小便宜。如遇到银行卡消费疑问,应及时到银行网点进行核实确认,不胡乱回复短信或拨打陌生人提供的电话。如遇到涉及“校园贷”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反映或向警方报案。
最后,太原市消协呼吁相关部门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进行宣传教育和予以风险警示,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诚信意识;也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金融信贷、信用卡拆借的市场规范和管理,尽早出台与网络信贷和金融消费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